上游暴利会增加下年度面积
市场对于新花抢收的利多此前已经有充分预期,7月份就开始提前交易过一次,临近开秤前的市场调研显示,主流预期新花开秤价会落在17500-18500元/吨区间。这比去年15000-15500元/吨的新花成本已经高了两三千元每吨,认为基本上能反映轧花产能过剩、疆棉减产和种植成本上升情况。但是,实际开秤价仍然大幅高于市场预期,随后抢收的疯狂程度更是令人震惊,已经大大超越了此前两年抢收的情况。根据棉花信息网数据及笔者对新疆收购人员的了解,8日,北疆机采籽棉均价在11.1元/公斤左右,折皮棉成本约25700元/吨,开秤以来的均价约在23000元/吨。8日,南疆手摘均价约11.7元/公斤左右,折皮棉成本约25600元/吨,开秤以来的均价约在23500元/吨。这与期货盘面形成严重倒挂,成本支撑拉涨郑棉期货。
正常情况下疆棉种植成本折皮棉在14000-15000元/吨,国内疆棉今年种植成本虽有增加,23000元/吨仍然是暴利,但受制于环境、水资源限制,新疆面积增长潜力有限。不过,国际棉花成本区间是60-69美分/磅,现在美棉价格最高拉到约115美分/磅,绝对属于种植暴利。如果高价持续,一定会引发下年度面积大增,增产会把供需关系转为过剩,远期价格会大跌。
中游抢收遭遇政策弹压
国内的政策一脉相承,首先是保证棉农利益,所以有18600元/吨的目标价格政策,多的时候一年补贴大概在300亿,去年少的时候也有150亿;其次,是保护下游纺织企业的竞争力,所以一旦棉价过高或内外价差大于1500元/吨就容易出抛储、增发滑准税进口配额政策。目前,轧花厂囚徒困境引发的非理性抢收,对轧花厂、放款银行都形成了堰塞湖风险,引发了强烈的政策弹压。延期抛储两个月大概能增加60万吨供应,集中投放进口棉数量不明确,结合保税区库存猜想可能在50万吨以内。供应可以说是宽松的,同时下游目前原料库存约39天,也在历史同期高位。9-10日,部分轧花厂开始停收观望,收购价难得降低0.3-0.5元/公斤,初期棉农惜售抵制正常,看后续能否恢复理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