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中旬,新疆棉零星开秤,开秤价格符合市场预期,但郑棉价格连续下跌,似乎开秤价格支撑棉价上涨的逻辑失效了。其实,今年开秤价格受基本面影响大幅升高早已被市场消化,期货也在盘面提前反映,现在的棉价正是高处不胜寒。
目前开秤的价格并不具备代表性 新棉大量上市才具有参考价值
现在开秤收购的都是早熟品种棉花,尤以手摘棉为主,轧花企业主要加工成絮棉销往各地区,絮棉和纺棉用途不一样,收购价格有很大差异。近年来随着新疆植棉技术的不断提升,即便南疆地区机采棉采收比例也迅速提高。直至9月上旬,新疆开秤企业稀少,价格区间跨度大,普遍在9.2-10.0元/公斤,等到新棉真正大量上市时,各企业开秤价格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,因此,当前价格不具代表性。按照现在企业收购的价格测算,新棉成本一般都在18000元/吨以上,当前的期价跌至17500元/吨,期现价差500元/吨以上,企业进行套保操作着实难度不小。
新棉收购成本与套保矛盾将贯穿整个收购期
新棉收购加工成本对本年度皮棉价格起着重要作用。新棉收购集中在9-11月,收购成本决定了本年度新棉的实际售价,这期间,新疆棉抢收应成为一道常演常新的剧幕。新疆棉花加工产能过饱和,企业每年都要争抢有限的资源。特别是对包厂企业而言,如果高价抢收,后期通过在期货市场套保对冲市场风险,尚可以博取到一定机会,如果不收购,注定要亏损,面对骑虎难下的窘境,很多企业宁愿去赌后市。